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游戏

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游戏(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手机游戏)

米粒妈在外边吃饭的时候,发现一个好玩的现象。等吃饭的孩子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吵吵闹闹跑来跑去的,用一个词总结,就是闹腾;

另一种就很讨喜了,安安静静坐在座位上,不跑不闹不吵,手里拿个手机在玩游戏。

让一个孩子保持安静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他一个手机让他玩游戏,这招对多大的孩子都管用。

不过,安静归安静,孩子一旦沉迷游戏,后果还是挺严重的。

孩子沉迷游戏,后果很严重

孩子沉迷游戏,对我家来说,最重要的是伤害眼睛,我和米粒爸都是上千度近视。都

关于电子游戏,米粒妈是不太擅长。

我在《妈,这个寒假和你待在一起的时间太长了,我都要吐了》里写过,我曾经想过跟米粒一起游戏,但被他无情地鄙视了。

不过,玩游戏需要花钱这点常识我还是有的。

米粒经常跟我念叨,“妈,XXX花钱买了个装备还跟我嘚瑟。我就想不通了,花钱买装备有什么牛的。“

米粒妈想起重庆那个给游戏充值的 14 岁 孩子。

14岁的男孩小邓,观察妈妈网购时记住了密码。将近半年的时间,他一次次给游戏充值,每次几十元到几千元,累积给游戏充值了近8万元。

虽说米粒也玩游戏,但对充值他还是非常谨慎的。

米粒妈在 《 败家妈妈PK抠门儿子,太上头了! 》 写过,米粒的抠门已经自成一派。 他怎么会在这种虚拟的游戏里浪费他宝贵的金钱呢?

孩子沉迷游戏,还有个严重后果,就是浪费时间,影响学习。

米粒妈以前写过《央视纪录片:把孩子养成仇人,是父母最大的失败》。纪录片《镜子》里的几个孩子都是网瘾少年,沉迷游戏荒废学业。

纪录片拍摄时,家明15岁,泽清14岁,本该是朝气蓬勃吸取养分的大好年华,却把自己关在房间和网吧里,与虚拟的游戏为伴。

当然,这些孩子沉迷 网络,有各自不同的原因。但不管怎么说,沉迷游戏让他们的状况越来越糟。

孩子们对游戏,怎么就这么容易上瘾呢?

游戏上瘾的原因:多变的酬赏

米粒妈看过一本研究上瘾的书,终于发现了孩子玩游戏上瘾的原因。

人对一件事情上瘾,有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多变的酬赏。游戏设计里,会融合进多种奖赏方式,让玩游戏的人欲罢不能。

孩子沉迷游戏,主要因为3种酬赏方式:社交、猎物和自我需求。

先说社交,每个人都是社会人,孩子也不例外。孩子们在游戏里,能极大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

米粒每天有30分钟的游戏时间,他很珍惜这30分钟,因为这是他跟好朋友的团队作战时间。

米粒跟好朋友一边玩游戏一边聊天,交流游戏感悟,吐槽各自的老妈。游戏是好朋友互相连接的一种方式。

对现实中孤僻没有朋友的孩子,TA能跟游戏中的角色畅聊,能拥有一个团队,能满足TA在现实中缺少的对朋友的渴望。游戏的社交功能对孩子有致命的吸引力。

孩子玩游戏,还能满足他们的猎奇心理。

每个人都有猎奇心理,对自己未曾见过的,未曾听过的东西充满好奇,孩子更是如此。

游戏里角色的装扮、技能、装备,各种各样的冲锋枪狙击枪,变换的场景,让孩子们仿佛看到了新大陆。

心理学家马克·格里菲斯教授,在BBC拍摄的纪录片《我们该玩电子游戏吗?》里解释说,游戏最吸引孩子的,是即时奖励设计。

游戏里的即时奖励机制,能让孩子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每打败一个敌人,孩子就能从它身上获得能量装备;每通过一个关卡,孩子就能获得技能奖励。这种即时奖励,让孩子体会到付出和收获的喜悦。

相比于游戏的即时奖励,学习的战线就拉得太长了。要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仔细答题,一连串的付出之后,才能收获一个好成绩。

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结果都可能不乐观。习惯了即时奖励的游戏,孩子就不愿意在学习上付出了

游戏也不是绝对的反派

孩子对游戏上瘾,导致很多人对游戏公司恨之入骨:游戏公司就该倒闭,把游戏都关停,这样孩子就不会沉迷游戏了。

米粒妈是觉得问题没那么简单。孩子沉迷游戏,就关停游戏公司,那如果孩子沉迷动画片,沉迷玩乐高,这些也都要关闭吗?

没有游戏,孩子还会遇到别的诱惑。

米粒妈小时候最喜欢的电子游戏,就是《仙剑》没有之一!打通关了少说十次,最后上中学时,把李逍遥留在桃花岛的迷阵里,默默关上电脑。

(仙剑客栈 )

另外还有一波回忆杀: 《风色幻想》《轩辕剑》《红警》《大航海时代》……啊啊啊我的青春回忆。

做作业?在学校基本就写完啦,万一连我这么手快的人在学校都写不完,就和小伙伴们去大院里石桌石椅上一起赶,写完再去疯。

电子游戏也不是绝对的反派。实际上,玩游戏有时候也有好处。

我最爱玩经营养成类的游戏,比如《仙剑客栈》《模拟人生》《花历》……对我的统筹规划能力有很大提升,后面中学时期应对超多科目、各种学神学霸们还hold住的能力也是那时培养起来的。

(仙剑)

米粒玩的游戏里,有一些军事武器,历史人物什么的,会促使米粒了解相关知识,找一些历史、科普书籍来看。

游戏里的排兵布阵、作战策略、团队合作等,也会锻炼孩子的统筹能力, 这都是游戏的正面促进作用。

米粒妈想说,游戏不是十恶不赦的存在,孩子玩游戏,也没必要上纲上线。我们需要做的,是帮孩子分清游戏和生活。

游戏是生活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而不是生活的全部。

让生活比游戏更有趣

孩子沉迷游戏,很多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无聊。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只能用玩游戏打发时间,获得短暂的”垃圾快乐“时间。

把孩子从游戏中拽出来也很简单,让孩子拥有更多的快乐,孩子就不屑于从虚拟世界里找快乐了。

米粒刚玩游戏的时候,我也担心他会沉迷。我问他,在跟好朋友踢球和跟好朋友玩电子游戏之间,你选什么?

米粒想都不想就选了踢球,还一脸鄙视地看着我,”能跟大活人踢球,还玩手机游戏的人,是脑子瓦特了!“

所以说啊,让孩子有更多丰富的”真人“活动,自然就可以让孩子远离游戏了。

一到周末,米粒妈就给米粒安排丰富的活动,踢球聚会看纪录片,面对面玩比隔着屏幕的感觉好多了。

这也是通过上瘾机制里的满足社交需求,让孩子对其他更有意义的活动上瘾。

另外啊,孩子有猎奇心理,我们可以多带孩子走走看看,别让孩子只通过游戏了解世界。

比如说,去博物馆,出去旅行,实在出不去就让孩子看看纪录片,看看书,让孩子有多种获取信息的方式。

米粒妈以前安利过不少好玩又能长见识的纪录片,米粉儿可以带孩子刷起来

  • 《央视拍的大语文纪录片真是绝了!强推!》
  • 《这7部大语文神片,寒假弯道超车必看!》
  • 《赞爆!这6部历史纪录片,值得孩子刷N遍!》
  • 《有了这6部纪录片,还怕孩子学不好语文?》
  • 《亮家底:是时候让你们看看老母亲的私藏了!》
  • 《 大语文纪录片没看够?这几部国字号连刷十遍才过瘾!》

游戏里最诱人的”即时反馈“机制,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拿来借鉴。

米粒妈是没办法像游戏里一样,给米粒掉能量涨技能,但可以用别的法子让孩子实现小小的满足感。

米粒妈在《为了不写作业,小学生们都能干出什么事来???》里写过,米粒为了不做作业疯狂地做家务。

虽说出发点不太”正义“,但结果是好的呀。地有人拖了,袜子有人洗了,碗有人刷了(虽然他不刷,洗碗机也会刷)。

做家务也算米粒一种劳逸结合的运动方式,不管怎么说,这种爱劳动的行为,还是值得竖个大拇指鼓励一下的。

回到学习上来,学习是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只看学习结果很难做到即时反馈。

用成长思维看学习,好的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中学到的知识,自身获得的提升,学习习惯的改进也是很重要的。

学习结果没办法即时反馈,但学习过程可以。孩子比昨天进步了,错题少了,磨蹭时间短了,书包变整齐了,都可以得到来自老母亲的奖赏。

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一个温暖的微笑,一顿美味的大餐,比游戏里的金币管用多了!

最后,米粒妈想说,孩子玩游戏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把责任都推给别人

孩子沉迷游戏,父母只顾着怪游戏公司,怪智能手机,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孩子和游戏就真的难舍难分了。

从自身找原因,想办法丰富孩子的生活,才有希望引导孩子有节制地玩游戏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43346.html

(0)
上一篇 2022年9月21日 下午3:12
下一篇 2022年9月21日 下午4: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