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的郜伟华是从小就听键盘声的编程小天才。他在《非你莫属》舞台上的求职意向是后端程序员。
13岁开始在互联网上接活,年龄不大,独自北漂,月入一万,应该说职业成绩不错。
但他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学历不高。据本人坦白,自考大专的文凭还是找第三方机构办的。
他的学历问题,也在舞台上掀起热议。
最终,求职失败,而失败的原因,与学习力的不足,不无关系。
那么,求职者的学历该不该被挑剔?郜伟华的求职历程,又能让我们看到什么呢?
挑剔学历,是否合理?
个人认为,从程序员的职业属性出发,各位企业家对学历有所要求,还是能够理解的。
小伙子在编程方面有一定的经验。但编程工作的技术性特点决定了它对系统化学习的要求。
从这个男孩的叙述和经历来看,中学之后,他就没有经过系统化的学习,并且看得出,他对系统化的学习方式,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
徐磊老师针对求职者的特殊情况,问他后续有没有接受系统化培训的打算。这个问题,其实提得比较中肯,既坚持了自己对求职者的要求,又不限制求职者满足要求的方式。
但求职者本人始终没有认同系统学习的必要性,在理念上与招聘者没有产生共鸣,求职不成功,也在情理之中。
这场面试,从表面上看,是关于学历是否重要的探讨,但从本质上说,还是关于应聘者条件和需求岗位是否匹配的问题。
输在了学习力,但未必是学习能力
郜伟华是个聪明的小伙子。不聪明,也玩不转编程。
但他还是因为学习力的问题,未能如愿找到工作。企业家们有所顾虑的,是他不爱学,并不是他不能学。
男孩所缺乏的学习力,并不是学习的能力,而是学习的动力。
小伙子始终强调,书本知识对实操而言,意义不大。而企业家和主持人不断地提醒他,不要局限自己的认知。
主持人涂磊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如同盖房,单块砖用来做什么?不好说,但没有砖,一定不行。” 这是从相对模糊却足够长远的角度说明了读书的意义。
而徐磊老师从更具体的角度,解释了程序员需要系统学习的原因:“没学过大学数学,不懂算法,不懂概率,无法在编程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要说硬伤,这位求职者最大的问题恐怕在于,选择了一条技术性很强的路,却没有充分认识到这条路必备的素质是什么,没有顺着自己的职业规划路线,充分打磨自己的“红点儿”。
做不到“专精”,“博通”也是条路
小伙子坚持认为,上了班没有太多时间学习,也不用专门学习。这样的想法,是否正确,我们非专业人士无法做绝对的判断,但也许会给他的程序员道路形成阻碍。
如果阻碍真的形成,男孩的编程天分岂不是浪费了?
做不了专才,做个通才,未尝不是一条路。
节目现场,男孩展示了《小苹果》的舞蹈表演,让一个技术员活泼灵动的一面,闪亮舞台。
也是因为这场欢脱的舞蹈,企业家判断,男孩未必适合做专业程序员,可能更适合把程序和营销融合。
从男孩的综合特质来看,这条建议,打开了他职业发展的另一种思路。
我们在规划个人职业路线的时候,可能也会遇上类似的苦恼,自己对某个领域有一定的兴趣,也具备一定的天分,但就是做不到深耕和高度专注。
其实这时候,不妨结合自己的另一个专业“红点儿”,或者是自己性格中的有利因素,将两个“红点儿”组合搭配,形成新的,更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
全场灭灯,不无可惜,但也不遗憾
第二轮抉择,仅剩的四盏灯也都灭了。男孩瞬间有点懵。
个人认为,如果企业家们再助男孩一臂之力,也未尝不可。
首先,年仅21岁的小北漂,已经月入一万,说明他具有一定的经验和潜质。只是,他不够成熟的一面,也确实存在。如果老板们能继续鼓励他进行系统化的专业钻研,让自己的专业素养更上一层楼,也许男孩会有不小的长进。
其次,如果男孩无法走通后端技术的路,给他一个转型的机会,让他把目标从专业编程员转向技术推广和营销岗位,对他也是一种培养和帮助的方式。
另外,从男孩笑称自己父亲“好高骛远”,说自己母亲催自己寄钱回家的言谈中,能够觉察出,男孩的原生家庭,还是挺幸福的。让一个带着幸福感的人加入自己的团队,能给集体带来青春的、阳光的活力。
当然,老板们也有着自己的考虑。灭灯,不代表不看重,只是不合适。况且,无论去或留,一次求职经历就是一次成长的过程,没有输赢。
至少,男孩听到了超出自己原先认识的判断和建议,见识到了程序员岗位对学习程度的要求,这不能不说是一次宝贵的历练。
相信他会在适合自己的园地茁壮成长。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41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