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因为玩手机厌恶上学怎么办(为什么家长看不惯孩子玩手机)

孩子因为玩手机厌恶上学怎么办(为什么家长看不惯孩子玩手机)

 

孩子叛逆厌学怎么办?所有的父母们,都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叛逆厌学,不知道如何去引导,可以找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老师要指导方案,从孩子的心理建设,到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目标的引导,都会有具体的指导步骤。

01

想要孩子主动学习,前提是,让他们拥有现实感与掌控感

孩子不爱学习,很多家长常常采取的两种方式是打骂和讲道理,但效果往往不佳。

除此之外,一些家长可能就会利用亲情来说动孩子,告诉孩子:“我们这么辛苦,只为了你能够好好学习。你不好好上学,我们会很伤心。”

他们希望通过让孩子内疚,从而有所改变。

但是,很遗憾,很多孩子并不吃这一套。他们照样玩手机,不好好学习。甚至还有人因此起了逆反的心理:你越说,我越不上学。

那怎么办呢?

其实,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孩子缺乏自我意识,缺乏现实感,不知道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

例如,很多家长在生活中对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不让孩子为学习之外的任何事操心。甚至连学习也是父母在操心,孩子自己却一点也不着急。

 

这样的孩子,其实是生活在一个缺乏现实感的世界里,他们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

因为一切有父母操劳,一方面他们觉得想要什么,都不需要自己努力,反正父母会主动提供;另一方面,他们没有为自己的事操心过,也不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所以,他们缺乏学习的内驱力。

而内驱力来自于哪里?

来自于与现实世界的连接,以及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能力感(自我效能感)与可控感。当父母对孩子的事处处代劳时,就剥夺了孩子与现实生活的连接。同时,孩子是在被动接受父母的安排,自然也找不到什么能力感与可控感。

自我效能感与可控感的来源,一是孩子通过感受确认自己的安全感;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我能够为自己做主”,“我可以掌握这件事”、“我知道如何处理这件事”的感觉。

当父母以打骂、讲道理,甚至亲情绑架的方式来逼迫孩子学习时,显然孩子都处于被动的状态,自然无法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02

孩子获取掌控感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一、安全感,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可控感。

如果一个环境或事件让孩子感觉到是基本可控的,那么,他呆在那里就会比较轻松、舒适和自在。这是可控感带给孩子的安全感觉。

相反的,如果这个环境或事件让孩子感觉到是失控的,孩子就会陷入压力,感觉到紧张、恐惧、焦虑和担心,因为他体会到了一种不安全感、失控感。

这样的孩子,能量被大大分散和消耗,学习的动力与效果自然也会大大降低。

在夫妻关系紧张,经常吵架甚至打架的家庭环境中,孩子是非常没有安全感的。如果孩子学习也不行,他的内心就会充满了挫败感。

这样,孩子自然也就不愿意呆在现实世界,只好活在想象的世界中。而这时,手机、电脑等就很可能趁虚而入,成为孩子的心理依赖。

因此,最好的养育环境是夫妻相爱,关系和睦。

二、失去安全感的孩子,就会抓取替代品来获取自己的掌控感

如果一个孩子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掌控感,比如,从小他对妈妈的依恋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的吃喝拉撒睡各方面都很难得到较好的照顾,感受与需求没有被及时的回应,甚至严重被忽略,被否定,孩子就会感觉到,这个世界是失控的。

失控意味着危险、恐惧与绝望,意味着死亡威胁。这对孩子而言,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体验,是他们弱小的自我无法承担的。

那么,孩子为了保住自我,就会生出一种防御机制。他们扭曲或逃避现实,躲进想像世界中;或寻找替代品来满足自己,以抓取有限的可控感。

比如,最早的吮手指,就是孩子寻找可控感的一种体现。因为手指可以随时想吃就吃,非常方便。

所以说,最好的可控感与满足感其实是来自于自己。

三、电子产品也是非常好的控制物,它能够带给孩子可控感。

由于幼小的孩子尤其是婴儿,自我的能力太弱了,只能依赖于外界。

如果在他们3岁以前,养育者能与孩子建立一个安全的可靠的连接,给孩子持续的稳定的爱与满足,及时回应和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就能从这种连接中形成稳定的可控感,从而不再需要向外抓取控制物。

但遗憾的是,大多数家庭里,父母在外忙于工作赚钱,回到家也希望能够好好休息一下。所以,他们会在有意无意间忽略孩子的需求感受,没有用心去建立起一种安全可靠的连接。于是,很多孩子就会抓取电子产品来获取掌控感。

03

如果孩子不上学,或迷恋电子产品,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帮助他回到现实世界中

有个男孩不想上学,家里人怎么劝说他都没有用。家人也为男孩找过几个心理医生,结果不仅没有什么进展,反而让这个男生对心理咨询产生了严重的抵触。

家人为男孩操碎了心,成天愁眉苦脸,焦虑不安。后来,妈妈经人推荐,找到了叶斌博士,希望他能上门帮助男孩。因为男孩拒绝咨询,不会主动过去。

叶斌老师告诉妈妈:“除非孩子自己愿意主动来找我,否则我上门也没有用。”这其实也是让孩子找到自己的主动权和控制感。

没想到的是,过了几天,那个男孩真的主动来了。

原来,男孩因为没去上学,成天呆在家里也很无聊。再加上家人和亲戚成天在耳边轮番劝他去上学,他觉得与其在家听那些亲戚唠叨,还不如过来更清净些。

他来,不是为了“咨询”,只是为了逃避唠叨。

叶博士对男孩说:

“如果你不愿意,我也不会勉强你做咨询。不过,你既然来了,那我们能不能谈一谈?

因为,如果我不跟你谈点什么,你妈肯定不死心,她还会找别的咨询师来烦你。“

男生想了想,就同意了。

叶博士问他:“你觉得你妈为什么非要你过来做咨询?你认为她是要毁你前程呢,还是对你不放心?”

男生说:“她是我妈,不可能要毁我前程,应该是对我不放心吧。”

叶斌博士说:“那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她为什么不放心你?“

男孩摇头。

“她担心你,是因为看不到你在做什么,不知道你将要走的路是什么。所以,你要让她看到这些。那你能不能告诉我,你的打算是什么?如果你不上学,你想做什么?“

小男孩说:“我打算要游遍全国,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去找到我的人生方向。”

叶斌博士认真地说:“你要找到你的方向,这是对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里面可能会涉及到两个问题:

一个是钱的问题。你要去周游全国,肯定是需要很多钱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无论你上不上学,你出去后都需要自学。可你知道吗?自学要比上学难太多了。“

男孩说:“我倒是没想过这些。”

“那我们先来说说想一想:钱的问题,你要怎么解决呢?“

男孩说:“我可以去打工。”

“你要去哪里打工?怎么打工?“

“我可以去麦当劳打工。”

“你有去麦当劳打工的经历吗?还有,你知道人家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有没有人要录用你?“

男生再一次摇头,表示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叶斌告诉他:“据我所知,在麦当劳打工,刚开始的时候可能要去洗厕所之类的。”

男生愣了一下,显然他有些意外。

“我们可不可以约定一下?第一,我可以帮助你说服你妈,不要再逼迫你来做咨询,也不要逼迫你去上学;第二,我给你两个月的时间,你要做两件事。

第一件事,你去搞清楚麦当劳打工的工作是什么样子的,你能在里面做什么?

第二件事,到人才市场去找工作,看看什么样的工作会需要你,你又能够做什么。

要是你把这两件事解决清楚,我保证说服他们从此不再管你。“

男孩同意了。

又过了一个星期,男孩主动回去上学了。

因为,他接触到了真实的世界,了解到自己所要面对的现实真相。

04

很多孩子厌学、沉迷手机,往往是因为现实感太弱,想当然地活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里。

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让他们在生活中接近真相,去体验、去思考、让孩子从现实感中得到领悟。

接触现实,了解现实,有很多途径。

  • 比如,日常小事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 给孩子机会去主动地做一些与生活相关的事,帮他找到现实中的爱好;
  • 或让孩子做家务,参与社会实践等。

这些,都能帮助孩子找到对生活的掌控感和意义感。

或许,有些父母更容易通过打骂、讲道理、或利用亲情和道德等因素,来给孩子施加压力,让孩子产生内疚感,以迫使孩子上学。

虽然,这些也可能会让孩子的行为在短期有所改变,却也容易产生负面作用。其中最大的副作用,就是让孩子迷失了自我。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49082.html

(0)
上一篇 2022年8月3日 下午10:40
下一篇 2022年8月3日 下午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