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岁的孩子一直玩手机,孩子已经玩了5个多小时。这位家长说,孩子总是玩手机,一玩就是大半天,连吃饭都不去吃饭,不打游戏,只和父母说话,现在的孩子已经严重缺乏与人沟通的欲望,已经成了人们口中的“留守儿童”。
父母去外地打工,留守孩子小时候缺乏关爱,加上智能手机的诱惑,让孩子们更加沉迷其中。有一次,妈妈带着小男孩去乡下外婆家看望外婆,看到男孩和奶奶在屋里玩手机游戏,于是男孩就对着妈妈喊道“你能不能把我手机给我玩?”“你可以把手机给我玩,你也可以下载一个让我玩的游戏”,然后妈妈为了让孩子能好好学习,就把手机给孩子,在玩游戏的间隙里,男孩打开了游戏,结果一时间一直玩到下午三点,妈妈实在没办法,就把手机给他妈妈,并且在孩子把手机借给她的时候,妈妈就一直没有说话。
而这个妈妈,在没有说实话的情况下,就直接把手机还给了孩子,孩子的心思根本没有在手机上,当时妈妈也没有说话,因为她不相信孩子说的话,而且一个眼神,孩子反而对妈妈的表情有了猜测,甚至还主动和妈妈道歉了,承认了错误。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所以说,如果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不能很好的处理亲子关系,不能很好的处理亲子关系,就不要指望孩子自己能够改变,那么,孩子的改变就会非常艰难,也很难。
其实,这就是我们的心理学中所说的,“踢猫效应”。
根据我们的这个实验结果显示,在面对孩子的一些错误的时候,会变得更加的暴躁,并且孩子会变得非常无助,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踢猫效应”。
父母的“踢猫效应”会给孩子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
1、自我否定
父母总是觉得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力很大,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更加的严格。但是却没有意识到这种影响力的体现,所以孩子就会将这些事情放在心里,因为这样的话,孩子才会在与其他人相处的时候,学会讨好他人,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性格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
2、对外在形象上
当孩子处于一个较为叛逆的状态下,他会展现出一些独特的特征,他们有一些个人的思维方式,但是却并不代表着孩子就一定会这样,在面对面相处的时候,孩子总是不懂得去体贴他人。这样的性格也会让孩子在社交方面显得非常的被动。孩子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只是一味地遵循着自己想法,不懂得去考虑他人的感受,这样的相处模式,肯定是不太好的。
3、缺乏社交能力
生活中会发现孩子性格内向,总是喜欢独来独往,不懂得去主动与他人交往,他们也不懂得去理解他人的意图,也不懂得如何去沟通交流,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不愿意融入群体,甚至是会导致自闭症的倾向。
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1、尊重孩子的喜好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喜好,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因为孩子是自闭症就去苛刻他,要去理解孩子的这种行为,因为自闭症的孩子不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而是通过外界的眼光看世界。
2、多点赞许,多点鼓励
家长要多多发现自己的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当孩子在取得进步的时候,家长要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当孩子有进步的时候,家长要给与孩子肯定,给孩子更多的信心,让孩子更加努力地去做好一件事情。
3、适当的放松
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需要及时去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更加自信的成长。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家长要及时的给予鼓励,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孩子学会独立。
4、陪伴孩子,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
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要及时的与孩子进行沟通,倾听孩子的诉说,给孩子正确的指引,让孩子走出家庭的圈子,家长也要多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这样才可以让孩子真正摆脱“早恋”的困扰,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结语:
早恋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没有正确的引导,或者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引起孩子的重视,导致孩子出现“早恋”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