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创留学生平台截图
高年级考生会很少使用电子设备,在中考中,教室中的视力是标配,但是近期,杜淳也与家长们沟通,发现自家孩子在电脑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自备iPad等电子设备,而一味的复用则导致视力下降。同时,杜淳同时提醒,一些家庭,尤其是家庭教育指导师也在探索当中,如果能够构建一套帮助孩子建立电子设备使用的成长体系,不仅对家庭教育有帮助,对于学校教育也是有帮助的。
“在我们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也有不少学校开设了网课,但是很多地方对‘网课’并没有严格的管控,网课也只能是辅助。”
孩子叛逆厌学怎么办?父母如何帮孩子提升学习内驱力?
第一步、家长的认知观念,稳定自己的情绪与能量场,能静下心分析导致孩子叛逆厌学原因;
第二步、家长调整与孩子的沟通技巧,减少唠叨,学会用我信息、GROW沟通、NLP亲子沟通等沟通技巧引导孩子;
第三步、帮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厌学情绪的疏导;提升孩子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等;
第四步、协助孩子处理好师生同学关系;让孩子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五步、引导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目标等,让孩子提升学习责任心与学习效率。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的电子书
对于杭十三中的小编来说,通过网课学习,我感受到了老师们辛勤的教育付出,也看到了很多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而这些闪光点,正是这些教师的正面特质,也让我的孩子们有了更多的动力和信心。
“现在孩子对学习还是有些积极的,我还给他设立了一个目标,希望他能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作为一名教师,“控辍保学”工作,学校在落实“双减”政策的同时,加强对孩子作业的督促,还给他制定了一个“弹性”的“调岗制度”。在调岗制度的基础上,学校可以采用留级制度,但留级制度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进程和成绩,也是对老师的考验。我选择留级制度的原因之一,因为我从来不留级,那些学业成绩不好的孩子,可能会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者在其他原因,对此,我没有过多地去纠结。我只是以鼓励孩子完成作业的方式,比如说,你可以先让他先写半个小时的作业,再让他稍微休息一会儿。我想留级的原因之一,就是怕我自身承担太多责任而耽误了孩子的学习。如果能帮孩子在留级的初期缓解一些心理上的压力,那么这个假期后,可能就能更好地迎接新学期的学习生活。留级让孩子比平时更加紧张,如果留级也是很有可能的事。
考虑留级会让孩子对学校有恐惧心理,在留级的初期,孩子可能会遭受到同学的排斥,会遭受老师的奚落,会遭受同学的欺凌,那么他可能就会有轻微的厌学心理。如果留级让孩子感觉自己无法适应环境,那么他很有可能会出现神经衰弱的问题,或者是抑郁症的问题。
第三个建议是父母要积极的引导孩子,和孩子一起进行学习计划,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好每一天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如果目标太高,那么孩子就很难完成,这个时候制定学习计划可以帮助孩子减少压力。
第四个建议,父母要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互动,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陪伴与支持,给孩子有安全感的氛围。
亲子互动的好处是什么呢?
改善亲子关系是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的,这一点确实非常重要,所以在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更多的去理解孩子,要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人去对待,而不是当成一个附属品,命令者,命令者,父母想让孩子什么时候都顺从自己,就直接强迫孩子,怎么做什么的都不行,说孩子应该怎样就要怎么做,不能怎样,。
只有父母用尊重的方式去陪伴孩子,和孩子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去,父母才有机会去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才有机会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2.积极关注孩子
父母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往往出现很多低级的问题,比如说孩子犯了错之后,父母没有理解自己,安慰孩子或者是对孩子提出一些要求,父母可能会说:“你怎么这么淘气?我们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
实际上孩子出现了问题之后,父母的行为才是第一时间出现的。
所以父母要学会积极关注孩子,要知道,孩子是需要父母的帮助的,而不是需要父母的发泄口。
3.善于倾听孩子的诉说
在与孩子的沟通中,父母要善于倾听孩子的诉说,让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不是只是放在心里听孩子说的话,但是不要直接的评价,要给孩子提出建议,帮助孩子解开心结。
这样才会让孩子更愿意和父母沟通,才能及时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我经常会跟家长们说:“作为家长,我们不一定要完全的接受孩子们的感受,但是要允许他们有这样的想法,同时也要注意他们的表达方式,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要给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03
想要跟孩子更好的沟通,父母要学会放下自己的“家长”身份
当我们有了解自己孩子的机会后,我们才能更加了解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在生活中,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0——6岁的孩子来说。
只有及时的沟通,才能换来一个平和的心态,孩子才能正确的表达,父母才能真正的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让孩子去思考。
1、学会尊重孩子
在家庭中,孩子并不是父母的附属品,父母只是一个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