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放下焦虑,学会正向激励,女儿不再惦记手机了,效果立竿见影

当我放下焦虑,学会正向激励,女儿不再惦记手机了,效果立竿见影

01

我从来没想到,一直优秀听话的女儿,有一天居然会沉迷网络,无法自拔!

整个小学阶段,她都成绩优异,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每学期的表彰栏上,都有她的名字。

更是邻居、亲友口中的好孩子,我也以她为傲。

但一切都在她升入初中后,起了变化。

可能是换了新的环境,学习压力增大,女儿的学习状态下滑。

学习的样子,也越来越让我看不惯。就拿写作业来说,磨磨蹭蹭写得很慢,等所有作业全部写完,都快到10点了。

一开始我还叮嘱她,“你写作业到这么晚,晚上睡不好,白天怎么有精神上课呢?你以后回家就开始写,动作搞快一点,好吗?”

但是,一段时间下来,她依然我行我素。于是,我开始不停的数落她,要求她专心,提速。

说多了,就难免控制不住情绪的吼她,弄得母女关系每况愈下。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发现,女儿开始沉迷手机。

当我放下焦虑,学会正向激励,女儿不再惦记手机了,效果立竿见影

她把手机藏在课本下,一有机会就看小说,看短视频,跟网上认识的朋友聊天。

被我发现并没收了手机之后,女儿苦苦哀求。

为了拿回手机,她还写了保证书,发誓只用来查资料、对答案,不再看与学习无关的内容。

可是后来我发现,女儿根本做不到,一次次的说话不算数。

对手机的沉迷,导致她成绩直线下降,学习动力也丧失殆尽。

当我放下焦虑,学会正向激励,女儿不再惦记手机了,效果立竿见影

当我又一次发现她睡觉后躲在被窝里看手机时,我的情绪完全失控了。

我一边怒骂撕扯女儿,一边去抢她手里紧紧攥着的手机:“我今天不把你手机给砸了,我跟你姓!”

女儿用力推搡,在我抢到手机的那一刻,她竟然像个疯子一样朝我大吼:“啊!!!你凭什么不准我玩,凭什么?!”

那一刻,看着眼前披头散发、满眼通红的女儿,我的心就像掉进了冰窟一样,震惊,愤怒,又难以置信。

我亲手养大的那个乖女儿,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当我放下焦虑,学会正向激励,女儿不再惦记手机了,效果立竿见影

最后,女儿的手机被我抢了过来,彻底没收,但女儿的学习情况却没有好转。

母女间的关系还降至了冰点,除了必要的沟通,我们很少跟对方说话。

虽然接触不到手机,但是她学习没了动力,作业不好好完成,早上也赖在床上不起来,经常上课迟到。

眼看着原本成绩优异的好学生,一步步堕落成这个样子,我的心都在滴血。

初中课程内容量大,进度快,一旦跟不上,很可能就会被别人甩开一大截。再这么下去,女儿的学业就彻底废了!

02

我的内心满是困惑:“好好的孩子,怎么突然变成了这样?”

为了找到方法,我在网络上查了好多资料,也学习了心理学、家庭教育,慢慢弄懂了这背后的原由,也开始明白:不能任由女儿这么堕落下去,只有我们家长自己才能救自己的孩子。

我也开始了“自我修行”,这个过程中,我有幸参加了“唤醒孩子内驱力”父母成长课,课程学习中老师告诉我:“孩子变成这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只是手机的原因。”

“现在使用手机的孩子很多,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从一个听话的优秀学生,变成网瘾少年,其中的原因很多,往往跟家长的教育方式失当,以及孩子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有关。”

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我开始一点点去探究,去反思,逐渐意识到孩子变化背后,“隐藏”的教育问题。

当我放下焦虑,学会正向激励,女儿不再惦记手机了,效果立竿见影

1、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打压太多,鼓励太少,孩子失去了学习自信

小学阶段,因为女儿成绩不错,我没有什么不满的地方,因此母女俩相安无事。

但到了初中,因为突然进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加上学习压力大,竞争激烈,女儿一时间无法适应,产生了逃避畏惧心理。

她最开始的写作业拖延,就是无法应对课业难度的直接表现。

但是那时候,我不懂得正面去引导,反而每天盯着她的作业。

一旦拖拉磨蹭,写的太慢,或者不用心写,我就劈头盖脸的指责,打压。

我的本意是希望纠正她的行为,要求她做到最好。

但没想到,这种负面的管教方式却适得其反,加重了女儿的厌学情绪。

当我放下焦虑,学会正向激励,女儿不再惦记手机了,效果立竿见影

2、总想着管教孩子,改变孩子,从没想着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女儿出现厌学情绪后,我很在意,注意力全都集中到怎么管教上,想方设法的想把她给扳回来。

因此,眼睛总是下意识的盯着她的不足,然后开启数落说教模式。

长时间单方面的打压,缺乏对孩子的共情、理解,这使得女儿对我的期望和信赖逐渐被耗尽,对我关上了沟通的心门。

在无人倾诉、理解的情况下,她自然会把所有的情绪都寄托在网络上。

跟平台上新认识的朋友一起聊天,沉浸在小说编织的梦幻世界。

此时,只有手机里的世界才是她渴望的世界,女儿作为青少年的全部社会属性和情感需要,都寄托在网络世界中。

因此,沉迷手机是非常正常的事。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试图让女儿放下手机时,她会产生那么大的抵触情绪!

当我放下焦虑,学会正向激励,女儿不再惦记手机了,效果立竿见影

老师告诉我,没有哪一个孩子内心不追求上进,也没有哪一个孩子会“突然”堕落。

厌学、沉迷网络,都是教育方式问题的外在表现形式。

出现问题不可怕,找到问题的根源,深层次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再采用科学正确的方法,孩子的问题行为,也就不药而愈了。

03

我开始按照老师的指导,从过去不科学的教育方式入手,给孩子补充底层的心理营养。

1、停止指责,蹲下身来去倾听孩子的声音,多和孩子沟通和交流,用心去陪伴孩子

女儿小学时,因为自主性强,完全不需要我担心,于是,我渐渐开始不太“管”她。

每天下班,就抱着手机看,只有周末时,才抽点时间陪她,带她出去走走。

孩子上初一以后,因为学习打卡需要,我直接给她买了手机。

当女儿没能顺利适应初中环境,成绩下滑时,我采用了简单粗暴的教训。

一开始,女儿还跟我诉苦::“老师讲的太快了,作业太难了,同学都很陌生。”

我却充耳不闻,一味的指责她找接口,找理由,不努力。

当在现实世界中,女儿无法获取归属感时,她会在虚拟世界中逃避这个让她不愉快的现实。

现在,我通过学习和反思,开始有意识的去站在女儿的角度,共情她的感受,考虑她的处境。

当我放下焦虑,学会正向激励,女儿不再惦记手机了,效果立竿见影

我带女儿去了一百多公里外的大型游乐场,沉浸式体验了一天的童话世界。

游乐场开业一年多了,女儿一直很想来,但我却因为她的学习状态和沉迷手机,不肯满足她的心愿。

在游乐场里,女儿开心兴奋的不行,看我的眼神都从警惕抗拒,变成了感激。

回程路上,女儿还沉浸在兴奋的情绪里,盼着再来。

她小心翼翼的问我:“妈妈,要是我接下来表现的好,你寒假能再带我来一次吗?”

女儿谨小慎微的表情,让我心疼了。

我告诉她:“以后只要她想,我随时可以带你来,就像闺蜜那样。”

我还跟她分享了这段时间,我的学习和心态转变,也认真的跟她道了歉:“过去妈妈做的不好,总是把问题归咎到你身上,其实错的是妈妈呀。希望你能原谅我,咱们一起改变,成长好吗?”

女儿听着听着,表情从吃惊,感动,到蒙着脸,嚎啕大哭起来。

她像个孩子一样扎进我怀里,哭声里都是压抑和委屈。我也忍不住流泪了。

从那天开始,女儿对我的戒备状态解除了一大半。

我的陪伴,我的改变,也让她逐渐意识到,妈妈真的跟以前不一样了,现在的妈妈,是值得自己信赖的倾诉对象。

亲子关系修复了,沟通和交流也变得顺畅起来,我的话她才会真正听进去。

当我放下焦虑,学会正向激励,女儿不再惦记手机了,效果立竿见影

2、变打压为鼓励,帮孩子找回学习的信心,提升她的学习效能

女儿沉迷手机,学习动力不足,根本原因是在学习中丧失了信心,无法找到成就感。

当在学校中无法获取价值感时,她才会在虚拟空间里逃避现实。

因为一旦离开网络,就会产生无法抑制的空虚和紧张。

我决定用鼓励和支持,帮女儿找回学习信心。

再陪伴女儿学习,给她的作业签字时,我会有意识的去多鼓励,寻找她在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

“哇塞,姑娘你今天怎么完成的这么快!太厉害了!”

“今天的作业写得好认真啊,从字迹就能看出来你多用心!”

“最近学习有点太努力了哈,也得给同学留点机会哈!”

女儿被我逗得哈哈大笑,聊聊天后,她再写作业,更认真了。

当我放下焦虑,学会正向激励,女儿不再惦记手机了,效果立竿见影

这一切目的,都是为了让女儿从内心觉得:我能行。

这也是孩子愿意付出努力,投入学习的基础和前提。

心理学上,把这种“我能行”的感觉和体验,称为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能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完成学习任务,达到目标有信心。

当孩子觉得面对繁重的学习,自己能行,能学会学好时,他才会愿意学习。

如果孩子从内心认定,“我学不会”、“我不行”、“我做不了”,那么,学习对他来说就是痛苦的征程,他觉得自己不行、做不到,干脆放弃摆烂。

在这种调整下,女儿对待学习的心态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当我放下焦虑,学会正向激励,女儿不再惦记手机了,效果立竿见影

她的畏难心理减弱,在我的鼓励和支持下重拾了学习信心,积极努力。

而这种行为转变又很快得到了正面反馈,她的各科成绩齐头并进,显著提升。

接女儿放学时,好几个家长都来问我,给女儿报了哪个名师补习,进步这么飞速!

实际上,我只是纠正了自己的教育认知,采用科学的方式去跟女儿互动。

我也发现,身边其实有很多跟我一样的家长,苦于不知道该怎么跟青春期孩子交流,下意识采用简单粗暴的互动模式,最后往往解决不了问题,还造成孩子愈加叛逆,甚至变得厌学,成绩每况愈下。

你真正需要做的,是寻求专业帮助,先关爱好自己,帮助自己成长起来,再来真正帮助到孩子。

所以,我也推荐大家,和我一起参加“唤醒孩子内驱力”父母成长课程,这里会有拿来就能用的教育方法,还有1对1指导老师,帮助你和孩子改变当前的现状,重回成长的正轨,课程限时仅需9.9,点击下方卡片即可报名,一定不要错过!

原创文章,作者:赖颂强讲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怎么办,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151563.html

(0)
上一篇 2024年3月26日 下午12:42
下一篇 2024年3月26日 下午12:4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