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孩子太过“自我”?了解两种思维,正确看待孩子“自私”感

感觉孩子太过“自我”?了解两种思维,正确看待孩子“自私”感

文/心蕊

编辑/心蕊

有句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意思就是可以透过一个三岁孩子的一举一动就可以感受到这个孩子将来的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有些父母在这种情况下,就格外注意培养孩子的行为举止。

感觉孩子太过“自我”?了解两种思维,正确看待孩子“自私”感

莉莉的孩子壳壳今天在公园和别的小朋友吵架了,原因是别的小朋友想要和壳壳一起玩小汽车。这个小汽车是莉莉前不久买给壳壳庆祝他三岁生日的礼物,壳壳不同意,两个人就开始吵了起来。莉莉在一旁劝解,希望壳壳可以和小朋友分享一下玩具,可是丝毫不管用,壳壳一直强调小汽车的自己的,两个人一起玩的话小汽车会累的。

莉莉回家后想起,壳壳的东西从不与人分享。莉莉对此很苦恼,壳壳现在这么"自私",以后会不会成为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感觉孩子太过“自我”?了解两种思维,正确看待孩子“自私”感

在上述行为中,壳壳真的"自私"吗?其实并不是的,三岁左右的孩子处于一个物权意识的敏感期,他会对自己的物品进行归属权的确认,来认知自己与物品的关系。

什么是"物权意识的敏感区"呢?

两三岁的孩子处在一个物品所有权的敏感期里,对于自己的东西都不肯与他人分享,甚至于父母也无法要走孩子手上的东西。

感觉孩子太过“自我”?了解两种思维,正确看待孩子“自私”感

"物权意识的敏感期"有哪些特点呢?

1、 言语方面

当孩子处在物权意识的敏感期里,会不停的重复"这是我的"这句话,就算是这个物品没有被别人抢夺,其他小朋友只是看看,孩子都会一直重复的告诉他们:"我的,这是我的"。这是这个时期里最明显的言语特征。

感觉孩子太过“自我”?了解两种思维,正确看待孩子“自私”感

2、 行为方面

在这个时期的孩子,当有他人接近或者有意图拿取自己东西的时候,他们就会采取动作方面的攻击,比如不让他人靠近的推搡动作,或者把东西抢夺起来的动作等等。

感觉孩子太过“自我”?了解两种思维,正确看待孩子“自私”感

3、 情绪方面

当孩子出现这个物权意识的时候,往往情绪波动较大,会出现大喊大叫、哭泣等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状态。

感觉孩子太过“自我”?了解两种思维,正确看待孩子“自私”感

当孩子处在物权敏感期的时候,对自己的东西总是格外的在意,就像故事里的壳壳一样,其实壳壳还有提到一句"两个人一起玩的话小汽车会累的"这么一个观点,其实,这是孩子的"泛灵论思维"在主导着孩子。

什么是"泛灵论思维"呢?

皮亚杰是儿童心理学家,他发现,二到七岁的孩子处于混沌状态,无法将自己的主观世界与物质宇宙分化开,缺乏一些必要的知识。这个阶段的孩子思维主要表现在不能很好地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别开来,他们会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和他们一样,是有生命的,有感知、有情感、有意向的。皮亚杰把这样的思维想法称为"泛灵论"思维。

感觉孩子太过“自我”?了解两种思维,正确看待孩子“自私”感

这种孩子会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物品身上,认为他们也是这么想的。

比如孩子在观察蚂蚁的时候,就会说:"大家小心点,别把蚂蚁踩到了,他们会疼的。"或者自己不小心把玩具摔到地板,他们就会捡起来告诉玩具:"不疼不疼,我帮你吹吹。"之类的。

皮亚尔曾做过这么一个实验,让两个男孩子一起去给妈妈买礼物,7岁的男孩买了一串珠宝、3岁的孩子却选择了一辆小汽车。其实7岁的哥哥是站在妈妈的角度买的礼物,而3岁的孩子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买,认为自己喜欢的就是妈妈喜欢的。

所以,从物权意识的敏感期和"泛灵论"思维两个方面来看,孩子的行为并不是属于所谓的自私,他们只是正处于"自我中心化",以自我为中心来看待一切事物。

感觉孩子太过“自我”?了解两种思维,正确看待孩子“自私”感

法国的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做出好或坏的评判。"

当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这些情况时,千万不要随意的给孩子贴标签,也不要强制孩子做选择,比如当孩子不愿意和他人分享玩具的时候,父母不要呵斥:"你真是个自私的孩子"或者强制孩子把玩具分享给对方。

在这个时期,父母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并有耐心的引导他,让他一点一点的了解,"我的"东西分享给了别人就还是"我的",是可以回到我的手上。

感觉孩子太过“自我”?了解两种思维,正确看待孩子“自私”感

父母可以把握住时机来教导孩子,比如在别的小朋友把玩具分享给自己小孩的时候,问孩子:"别人分享给你玩具的时候,你是不是很开心?"在孩子回答了肯定答案的时候再说:"你把玩具分给他们玩的话,他们也会很开心。"点到为止,不要再过多的说些道理,让孩子自己考虑,也别强迫孩子。

虽然可能前几次,孩子孩子不会同意,但是几次过后,他也会思考后尝试把玩具给他人,等到别的小朋友归还玩具的时候,孩子就会明白玩具孩子属于他的,而且与别的小朋友分享是会得到快乐的,慢慢的孩子就会变得大方。

感觉孩子太过“自我”?了解两种思维,正确看待孩子“自私”感

当孩子处于这个时期的时候,父母千万不可以做的事

1、 故意抢孩子东西

有些家长在发现孩子这个时期"占有欲"的时候,会故意抢夺孩子的东西,让孩子哭泣并以此为乐,甚至会羞辱道:"你真小气"。这样的行为对孩子没有任何益处,很多在我们眼中不以为意的东西,可能是孩子的整个世界。这样的行为会破坏孩子对物权的认知,并且对自己的所有物不敢确认。

感觉孩子太过“自我”?了解两种思维,正确看待孩子“自私”感

2、 "逗"孩子

有些家长会逗孩子把食物分享给大家吃,观察孩子在非常纠结的情况下分享出来,却又说:"我不吃了,你吃吧",这样的行为只会耽误孩子,给孩子一个错误的信息,让孩子很迷惑,而且会处在被拒绝的失望中,甚至可能会把这种不快乐的情绪和分享结合起来,这样,孩子会认为分享是不快乐的,也就不愿意分享自己的东西了。

感觉孩子太过“自我”?了解两种思维,正确看待孩子“自私”感

总之,孩子的这种行为并不是所谓的"自私自利",这只是孩子自然发育生长中必经的阶段,父母不要为此过度担忧,或者强行掰正,要顺应孩子的成长,科学引导就可以了。

原创文章,作者:赖颂强讲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怎么办,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151588.html

(0)
上一篇 2024年3月26日 下午1:45
下一篇 2024年3月26日 下午1:5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