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理解by(对梦想的错误理解)

近段时间越来越多人开始推崇“独处”的生活方式。

这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过多的社交活动和人际来往疲惫不堪,所以希望能够找到一个让自己“独处”的借口。

因而大家开始把尼采的那句“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当成了“救命稻草”一般,随时都搬出来给自己的“宅”找理由。

阿德勒经典著作《自卑与超越》中提到过这样的一句话:“有些人对个人利益和自我优越感趋之若鹜。这是因为他们赋予了生活一种私人意义,认为生活是为他们所独享的。”

而这类人通常情况下,都很难与他人合作。可合作,是我们在人类社会中赖以生存的必要能力之一。

独处并非一无是处,但我们一定要适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独处更多时候是我们心境的修炼方式,而并非是我们主要的生活模式。

以下3种对独处的错误理解,很有可能只是一种自私的表现。

01: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

一谈及到婚姻问题的时候,我们通常都会认为这是两个人的事情。

确实,看似婚姻的主要参与人是两个人,但其实爱情和婚姻最大的区别便是:

爱情只跟两个人有关,而婚姻则是一件“群体事件”。

在《自卑与超越》的第十一章中,阿德勒说:“婚姻是一件涉及集体利益的事情。”

在原始社会,人类便已经形成了以家庭为主的群居生活。各个部落用共同的符号(即图腾)把各个成员团结起来。

各部落成员都必须遵守规定,要在自己的部落之外寻求配偶。

这便是原始的通过婚姻来加强合作关系的方式。

在婚姻问题上,两个人的结合至少会涉及到两个家庭,甚至两个家族的合作问题。

我们会把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作为基础考虑因素,但一定还会考虑到更多的相关因素。

而这时候要是始终坚持认为“婚姻只是两个人的事情”,那么可能便是一种自私的表现。

“婚后的生活只是两个人相处”,这种想法便是一种错误理解“独处”的升级版。

那种结婚之后就跟两边家庭、家族脱离关系的人,并不能真正获得幸福。

这就好比绝对的独处,并不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多大帮助一样的道理。

02:独处是找不到同类。

很多人之所以会选择独处,可能并不是意识到自己的心境需要提升,更多时候只是跟他人“难以合作”罢了。

尼采那句经典语录的全文是:“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不是因为他喜欢孤独,而是在他周围找不到同类。”

按照我们熟悉的俗话来说就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当我们跟他人之间无法和睦相处之时,就会有两种情况产生:要么自卑地躲起来;要么高傲地不屑一顾。

《自卑与超越》中有说过这样的概念:一个行为举止处处故意要凌驾他人之上的人,我们也怀疑他是为了隐藏自己的自卑感,需要装腔作势一番。

由此可见,如尼采一般对周围的人“不屑一顾”的方式,其实大多都是因为“自卑感”作祟导致的。

因此很多人选择把“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奉为一句至理名言,但其实这是一种对独处非常错误的理解。

造成这种理解的原因,就是自己不愿承认自己“不合群”的事实。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强调,婚姻经营的关键是要发自内心地关爱对方的原因。

要知道,“独处”不是你逃避现实的借口。

03:独处到极致便是自律。

在谈及“独处”的问题时,我们不得不提到“自律”的问题。

此前我看到过一个段子是这样说的:

健身网红在给你讲“自律给你自由”是最扯淡的。因为健身、晒身材、P图、挣钱,这是他们完成的工作,不叫自律。

坐班10个小时,然后自己做饭、带孩子、挤公交上下班,同时还能保证健身、晒身材、P图和挣钱,这才是真正的自律。

所以大家能否明白这个道理?你所谓的“自律”或者“独处”,说得通俗易懂一点,就是你一个人过日子。

你没有人际交往、没有知己朋友、没有家人关怀,甚至连男朋友或者女朋友都没有。

这不叫“高质量的独处”,顶多算是规律一点的“三点一线式枯燥生活”罢了。

只不过我们不想被人用“单身狗”这么扎心的话刺激到,所以才给自己找了一个看似高大上的理由“独处”而已。

在《自卑与超越》整本书中,阿德勒都在反复强调一个东西:合作。

“理解以人类的常识为基础,让我们彼此心有灵犀,并促进了人类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独处到极致并非就是“自律”,到最严重的程度时,反而会让我们精神失常。

这是有“自私自利”人生观之人最明显的特征。

结语感悟

独处的意义,是我们在浮躁的心态下找到一种让自己沉下心来的方式或者手段,而并非是我们生活的常态。

之所以现在的人们越来越焦虑,压力越来越大,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总喜欢把错误理解的东西,当成一种真理对待。

比如很多人在说“人脉就是钱脉”,于是每天就想方设法去结交更多的人,而忽略了对自身能力的提升;

而又有些人说“情商决定成败”,便费尽心思去研究情商问题,结果成了一个勾心斗角的“能手”。

“独处”被人放大化、神话化之后,又有人开始沉迷于“高质量的独处”,事实上可能就是玩了一天游戏而已。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提到:“抑郁症好像对别人怀有长期愤慨和不满,但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关心、同情和支持,他只好自怨自艾。”

这种行为方式,其实跟我们错误理解了“独处”时,希望通过这种行为来获得自己内心的安慰,获得他人的认同是一样的道理。

归根结底,错误的独处方式,其实就是在“独享生活”而已,这或许是一种感情上自私的表现。

在《自卑与超越》中提及到很多关于如何跟他人合作,如何与他人达成更好的沟通交流的方法。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读一读这本书。

原创文章,作者:清风徐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17280.html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0日 上午5:57
下一篇 2022年5月10日 上午6: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