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了孩子厌学怎么办(孩子厌学高三学生怎么办)

昨天关于写给高三父母的一个专栏正式开启了,专栏名《陪孩子过高三,父母怎么做才是最合适的?》,专栏的第一篇文字都收到一位家长的回复,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由于不涉及隐私,我这里就原文照录,相信这也是一个普遍现象:“我的孩子在高三,期中考试成绩下滑很多,他很焦虑,他说自已老爱关注别人,上课老走神,学不进去,作为母亲,我真不知该怎么办,感觉他要放弃的心态,我知道儿子很累,很努力了,我不知怎么帮他,伤心,难过中。”

谢谢这位家长的信任,今晚的专栏文字就以这个话题做引子,试图给出一些建议供这位家长参考,当然声明在先,关于家庭教育的所有建议都是个人化的,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成长的环境,后天的教育背景差异,只有父母自己理解其中的教育本质有针对性的加以借鉴和使用,而不是照搬照用,也不要期待别人给一个确定的方法,一用就灵,那是骗人的把戏,不足信的。

首先有一点先说一下,这个孩子和妈妈的沟通还是非常顺畅的,这就是问题解决的关键要素,例如他说自己“焦虑,老爱关注别人,上课老走神,学不进去。”说明他在如实的表述现在的状态,这份“自知、自觉”就应该值得父母内心感到欣慰,这也是一个高中孩子自我成熟的表现。还有些孩子不一定会和父母交流自己的真实的状态,闷在心里,更容易出事,而且一出就是大事。

儿子当年高三第一次期中测试也不理想,可以说很糟糕,他和我们见面的时候也是直接说的:“这次考得不行,分数的情况……(省略部分数据)”他从来不会隐瞒自己的分数实际的状态,我们和他约定过,考试仅仅是上一个阶段的检测,考砸了就反思具体的问题,而不是抱怨、指责、推诿,这些都是无用的,也无益于下一阶段的学习,只有积极反思,落实到具体的学科,具体的知识,甚至是题型的问题,才是对接下来的学习有益的事情。

父母永远要记住一点:消极情绪,无异于任何事情的解决。

接下来要思考如何与孩子交流才是合适的?这里我提供一个案例,也是当时儿子班上的一个真实的案例。

静静像她的名字一样是个文静又努力的女孩子,在学习上一直不需要父母太操心。进入高三后,也保持着较好的学习状态。

静静和我儿子一样也是寄宿生,父母觉得静静从小到大都很要求上进,也是别人家学习的榜样,就忽视了和她经常交流,往往就是见一面吃个饭,整理整理内务就走了,孩子也不多说话。

一次模拟考试静静的成绩不理想,压力陡增,心情很沮丧。考后放假,父母问到模拟考试的情况时,静静情绪低落地说:“没考好……可能都上不了本科。”

父母听完如临大敌,静静的爸爸很着急:“那怎么办?”

静静妈想安慰女儿,直接说:“没关系,不行就考专科吧,专科里也有很多不错的学校。像我同事那个黎叔的孩子就是专科,不是蛮好的么!”

听了爸妈这番话,静静顿时又生气又难过:这就给我定性了,我就只能上专科吗?

回到学校后,静静赌气不愿接父母的电话,复习状态也大受影响。

她说自己以前的学习状态很好,每天都很充实很自信。

但自从父母那样说之后,就找不到学习状态了。

老师发现情况不对和孩子交流,静静说本来自己没考好,压力就很大,心情也很烦了,父母怎么可以这样给自己定性,为什么父母不相信自己可以考得更好。

于是老师再和静静的父母交流,她父母知道原委后,也是满腹无奈:其实孩子考砸了,我们心里也很急,看她那么辛苦也心疼,不知道该怎么说,不是怕她压力太大为了安慰她才那样说的嘛,也不是真愿意她考个专科,当时怕说一定要她考个本科会给孩子压力,没想到这个事还弄反了。

高三开始之后每次考试的分数,对于考生的心理状态肯定是会产生影响的。如果考后成绩不理想,考生不能合理地面对这种情况,就容易在压力下一蹶不振,这时家长要给予孩子合适的帮助。

通过交流,静静父母的做法本意是想缓解孩子的压力,结果反而导致亲子间的误会,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状态。

孩子考砸了,家长简单说一句“没关系”是为了安慰,可是对于一直在辛苦学习且心智敏感的高三学生来说,这句话无异于是父母的一种放弃,是对自己的降低标准。

这种情况下,父母合适的做法,首先是理解并认同孩子心里的感受,多关注孩子的情绪,不要用干巴巴的“没关系”“我相信你”“你很聪明的,没问题的”这类话简单地“敷衍”孩子。而是改变一些环境,例如带着孩子趁着双休下个馆子,看场展览,泡个书吧,及时走出考试失利的郁闷心境,也无需用多少语言纠结在这个事上。

等孩子情绪平复下来之后,要引导孩子理性地看待成绩的起伏,可以直接告诉他高考前的每一次训练,就如同战士练兵,平时练兵流泪流汗甚至流血,是为了战场的胜利,能在胜利中安然无恙是士兵的最高境界。所以考生需要经历多次考试,每一次测验都是一次训练机会,成绩有波动也是很正常的,而高考前出现问题反而应该是好事,能帮助自己及时发现知识的薄弱点,不把问题带到高考考场。需要引导孩子这样换个角度来看问题,把注意力转入查漏补缺的学习中。

父母在和孩子交流时语言上也是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这次没考好很难过……(这里可以有一些肢体语言,如在孩子倾诉时及时拥抱孩子、肩并肩坐着交流、父母分享自己人生经历中的励志故事等,这些我们都用过,效果很好),你一直都很努力,妈妈都看到了。”

“考试已经过去了,现在好好地分析一下试卷,看看具体是哪些原因失掉的分数。”

“爸爸妈妈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相信我们的女儿能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把这次考试变为成功的垫脚石。”

这些话本身都是认同孩子为前提,又在进行积极的暗示,比简单的“没关系”要能打动人、激励人。

在留言中,这位妈妈也提到孩子有“放弃学习”的倾向性,这一点我觉得首先父母不要过早地贴标签,如果孩子一直都是积极的,那么偶尔的失利会使他的情绪有点波动,说一些过头话也是有的,但不至于真的就是放弃了,要知道现行的高中制度,能进入高中的孩子都是比较优秀的,像我们江苏原来差不多一半的孩子在中考就被分流了,进入高中本身就是前二分之一的孩子,这些孩子都不会随便放弃的。

有时孩子可能会说气话,比如“觉得烦、累、不想考了、考上了又怎样”之类的话。

很多时候,孩子这样说其实就是一种发泄。家长不必太过较真,不妨先让孩子宣泄情绪。

家长以一个宽容允许的心态,多听孩子说话,鼓励孩子说心里的感受和想法,虽然也许并不能帮孩子解决什么具体事情,但家长认真倾听的态度一方面帮助孩子调节情绪,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有助于他们把压力化为动力。

对于这一点,我给出一个具体的建议:父母和孩子一起定个目标,然后为这个目标做出明确的实现路径安排,这样孩子就不会轻言放弃了。

很多高三考生对于自己的目标并不是十分清晰,有时甚至出现班里很多学生扎堆把同一所大学定为目标的情况,他们既对自己的目标大学不甚了解,也不清楚自己的情况到底适合制定怎样的目标,导致所谓的目标只是凭感觉而定,并不能从中感受到明确的动力。

而高三老师一般都要面对全班几十个学生,同时授课压力又非常大,客观上也难以做到特别细化地帮助每一个学生制定合适的目标。这个任务只有父母可以做到,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制定目标、管理目标,这样做不但有利于孩子调整状态实现高考目标,也会对孩子今后的人生规划有所帮助。

建议这位家长可以先跟老师交流,了解孩子各科学习状态及成绩,听取老师的意见。同时也搜集相关大学相关专业的信息,然后和孩子沟通,一起制订适合孩子的个性化目标。

我记得儿子是在高二的时候确定下来目标,在那年暑假参加了目标学校的一个集训营活动,深入了解并自我认同学校的理念,从而把这个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学校确定下来,专业依然是如此,高三的寒假也花了一个星期去高校实地研学,进一步明确目标,并且将具体的申请目标细化,独立制作全英文的申请书,最终如愿以偿以高分进入该校,一所英伦百年红砖名校。

孩子嘴里说放弃一般也是他没有目标,也不清楚目前的艰苦学习要去哪里,因此在设定目标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只有孩子认可的目标,孩子才会愿意为之努力奋斗。

对孩子自己提出一些过于好高骛远的目标,父母要讲究策略,不要讽刺或者直接回绝,而是与孩子探讨,分析目标的具体不当之处,帮助孩子合理调整。目标确立后,当孩子的状态有所偏离时,家长也要及时地提醒和督促孩子。

就像我开头说的,每个孩子、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一样,帮助孩子化压力为动力,除了一些具体的方法,最重要的还在于家长自身的情绪状态。留言的妈妈:“伤心、难过”,也或许是现状,但不能在孩子面前表露出过于明显的消极情绪,在孩子发泄情绪的时候,父母要以平和的心态陪着,而不能以消极触发消极。

这里我给出的具体建议是:父母过好自己的生活,坚持做孩子的榜样。

昨天的专栏里其实聊过这个方面,今天这里再强调一下,家长自身的心理状态、生活状态对孩子是最具影响力的。

首先,家长自己对高考也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高考确实是孩子人生路上的重要一步,但它绝不是全部,孩子的身心健康远比大学文凭要重要。

若家长能淡然处之、信任孩子,这份平静淡定也会传递给孩子。

其次,家长要尽量保持自己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规律,没有必要做刻意的安排,比如放下自己的工作全职照顾孩子。我们坚持六年中学都不陪读,全部让孩子寄宿,从初一进校第一天,寄宿到高考最后一天,当然,中途我们会每个星期,每个月去看望他,我们和他约定这六年大家一起努力,我们出版了系列书籍,开了一系列的课程,在事业上也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孩子这六年也成长很好,顺利入读大学。

而一切全程陪读的父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好像独生子女输不起(这一代高三基本上也是独生子女的多),一定要陪着,但其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有的父母放弃工作或者降低工作品质(陪读的人一般都会迟到早退)在无形中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

有些孩子会产生“父母为我做了那么多,我要是考不好怎么办”的想法,加重心理负担。

有些孩子觉得自己是处在“监视”之下,从而产生逆反情绪,影响学习状态。

有时家长可能也会在自己的工作中遇到很大的压力(迟到早退多了单位里难免也会风言风语),也会把一些负面情绪不经意间传递给孩子。

我不清楚留言的妈妈是不是全程陪读,如果是,也需要提升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品质,不要完全纠结于孩子学习,那样没有好处,对孩子压力太大。

最后稍微小结一下以上的内容:

对于高三期中考试失利的孩子,父母首先要保持情绪稳定,不要有过度的消极情绪写在脸上给孩子看,始终保持平和淡定,同时要包容孩子的宣泄,不要过于当真,也不能用没关系,考个专科也行的话打消孩子的积极性(这个也要区别对待,有孩子确实成绩属于专科,父母倒也无妨实话实说,这就需要父母真实的判断,责任别人无法承担的);

其次是等孩子心绪平复下来,要一起想办法,和孩子一起分析考试失误的具体学科,具体原因是什么,同时制定合适的目标,给孩子一个切实的动力,而不是茫然的无目标。同时,不管做什么,家长的关心要适可而止,让孩子感受到爱和支持,能安心学习。

第三,父母一定要保持自己工作生活的高品质,给孩子一个榜样,看到父母在自己高三的时候依然勤奋工作,不降低工作质量和生活品质,这就是最好的示范效应。这与父母是否有高学历、是否知识广博等没有多大的直接关系,有的父母本身就是工人,只要努力工作就会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力,对于孩子来说,有家长深深的爱和信任在那里,就已经是最好最重要的帮助。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22374.html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2日 上午10:35
下一篇 2022年5月12日 上午10:3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