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不上学

12岁不上学

是我在咨询中遇到的青少年案例,当时孩子的年龄处于小学二年级,13岁之后,孩子开始变得有些叛逆,他不愿意去上学,也不想学习,沉迷手机,家长特别着急,孩子也很听话。

到了读六年级的时候,孩子开始有些叛逆,抵触情绪严重,经常和父母吵架,经常砸东西,拒绝和父母说话。

孩子不上学、休学、辍学在家每天都是黑白颠倒的在玩游戏,完全不学习,怎样让孩子顺利重返学校爱上学习呢?

第一步、家长的认知观念,稳定自己的情绪与能量场,提升沟通技巧来引导孩子;

第二步、纠正孩子的作息,运动,饮食,同时合理使用网络的界限;

第三步、帮孩子做好心理建设,消除面对学习等焦虑情绪,让孩子以良好的心态重返学校;

第四步、让孩子开始看书或上补习班,提前适应学校的学习状态;

第五步、和学校的老师做好沟通,请求老师帮助引导孩子对班级的归属感与荣誉感等;

第六步、孩子重返学校后,如何引导孩子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学习兴趣等。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让孩子重返学校爱上学习》的电子书

孩子的奶奶去世后,奶奶变得很消沉,经常闷闷不乐,总是把孩子从自己身边赶走,孩子变得越来越孤僻,越来越自闭,他开始欺负、嘲笑、疏远奶奶。

孩子妈妈说,在被老师批评后,孩子有时候就会跑到学校里找同学们说话,甚至直接跟老师顶撞,孩子现在就变得越来越沉默不语,而且脾气也越来越暴躁。

终于有一天,孩子妈妈实在受不了了,去学校找老师,老师说孩子有这个坏习惯,问她有什么办法能改掉这个坏毛病。

孩子妈妈到了学校后,班主任老师说,他今天又跑到学校去找同学们说话了,孩子爸爸把孩子接回去,可是孩子在学校里见到的都是自己的老师,老师很不喜欢他,就跟他说,孩子因为没有人欺负他,他的爸爸从来不骂孩子,为什么他就觉得这件事很难呢?他可能是着急,可能是生气,可能是担心孩子的安全,甚至是害怕老师会惩罚孩子。可是他也没想到,孩子这样的行为会给自己的爸爸带来怎样的伤害,想了想,觉得这样的行为肯定不是老师眼里最好的,所以孩子经常都会离家出走。

后来,我跟孩子了解到,在上幼儿园之前,孩子一直都是在爷爷奶奶家里长大的,是被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的,爷爷奶奶给了他无限的宠爱,因此他自然也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当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他就会肆无忌惮的去“欺负”。

孩子长大了,他也有了独立的思想,

他也开始对爸妈说不,但是从他的嘴里,并没有真正说出来,而是变成了小时候的口头禅,似乎也没有什么事情,就是跟谁都不亲近一些,这就是孩子进入了叛逆期。

因为孩子到了青春期,不管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很多事情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不希望爸妈像以前那样管束他们,不再像小时候那样跟他们说话,但是他们自己有独立的思想了,他们渴望摆脱父母,于是就会做出一些叛逆的行为,来“忤逆父母”,想以此来显示自己的独立。

三、父母若是“管控”得太严,导致孩子想逃离

孩子的叛逆期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机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如果父母把握好了,就可以平稳的化解危机。若是把握不好,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阴影。

1、父母无法及时的发现孩子的变化

有些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突然之间“性情大变”,原来乖巧的孩子,突然之间变得异常暴躁,稍微有点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冲着父母大吼大叫。这种时候,父母往往觉得这是孩子在故意跟自己作对,甚至不愿意去看见孩子的情绪,殊不知,孩子也想要表达自己的情绪。

有些孩子会因此变得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比如在家里对父母乱发脾气,在学校对同学大声说话,对老师不尊重等等。在与孩子的相处中,父母应该及时的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的给予孩子支持和引导,让孩子在不知所措的时候可以用正确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父母若是能及时帮孩子疏导不良情绪,那么就能够将孩子的内心进行一个疏导。

4.

有些孩子会被欺负,没有排解自己情绪

孩子在经历了一些事件之后,对于情绪也会有一些宣泄的出口。因为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宣泄的不仅是自己内心的情绪,也是对于他人的一种保护。因为,当受到他人的欺负时,孩子很少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总是自己憋着,这种方式是非常有害的。孩子也是非常的,在被欺负之后,也会让孩子的内心出现一定程度的疼痛。如果孩子本身并不懂得什么是委屈,那么他在受到欺负之后,也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他也会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表达,比如打人来宣泄自己内心的不满。

3、行为也会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

如果孩子经常被欺负,那么孩子也会变得容易暴躁、愤怒,在面对欺凌的时候会变得内向,更加的怯懦。因为他不知道如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害怕在表达的过程中受到伤害,甚至会让自己变得不合群,从而错过了解自己的最佳时机。父母对于欺凌的态度也会让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

当孩子出现了一些行为,比如说一些不良的爱好时,孩子很有可能会抵制这种行为,甚至变得暴力行为。

4、孩子会变得非常叛逆。

在受到欺凌事件之后,孩子会有一些应激反应,也会表现出一些行为。


已发布

分类

作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