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叛逆怎么做家长

2023年3月15日09:01:29小孩叛逆怎么做家长已关闭评论

小孩叛逆怎么做家长

这两天有不少家长在微信后台问我,孩子不听话怎么办?想听听李玫瑾教授的观点。

她说,孩子现在变了,尤其是男孩子,他们个子都高了,但是心理却很脆弱,遇到问题就一味地想逃避,不愿意和别人交流,严重一点的甚至会自闭,

孩子叛逆厌学怎么办?父母如何帮孩子提升学习内驱力?

第一步、家长的认知观念,稳定自己的情绪与能量场,能静下心分析导致孩子叛逆厌学原因;

第二步、家长调整与孩子的沟通技巧,减少唠叨,学会用我信息、GROW沟通、NLP亲子沟通等沟通技巧引导孩子;

第三步、帮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厌学情绪的疏导;提升孩子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等;

第四步、协助孩子处理好师生同学关系;让孩子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五步、引导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目标等,让孩子提升学习责任心与学习效率。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的电子书

我特别理解这种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家长觉得孩子难管教的话,就要注意了,孩子出现问题一定不能拖,而是要去观察孩子的表现,只有观察得够了,家长才能知道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看看有没有真的怨恨李玫瑾教授。

李玫瑾教授说,我有一个学生,特别喜欢打篮球,但是他的成绩不好。每次开家长会,都要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来找李玫瑾教授,他觉得这是一个不好的习惯。

然后就说,但是我不想让他以后再打篮球,因为一旦我的成绩不好,我就觉得他的人生就完了。

这个时候,家长就会觉得,这是一个问题,但是我要说,不是谁的错。

我问他,怎么能让孩子打篮球呢?他说,因为我爱学习,如果能考上一个好大学,我觉得就非常了不起。

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就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而不是说,你让他去打篮球,他就不去了。

他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只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而已。

因为你没有在他身上找到一个对的定位,他就会变得自卑,因为你只是一个让他自卑的人。

同时,我还要强调一点,不要拿别人的优点比自己的缺点,比缺点。

说我的优点,不是说我缺点,而是我的优点是.....................

当然,我们在沟通的时候,不要说一些孩子身上的优点。比如我这次考试考了第一名,你要告诉我,是吗?

千万不要说,你这次考多少分?你班级第几名啊?

你怎么还好意思说呢?

这样一来,孩子就会非常的委屈,他想说的话也就没有机会表达了。

3、不建议,给于鼓励

你还记得那个为了鼓励孩子而带孩子去爬山,结果孩子爬了一上午才爬到山顶的样子吗?

当时孩子肯定是不开心的,因为爬了一个月累了,孩子才崩溃了,于是哭着跟你说:“我下次再努力就好了。”

其实,这时候,孩子内心是很委屈的。

我自己有时候也会这样,明明是自己没考好,但是比上一次考试考得更加不理想。

你把这种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不但会让孩子感觉到你不理解,而且还可能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孩子更加厌学,甚至会适得其反。

记得我儿子从小学开始,就经常考我们隔壁班的第一名,我们也一直是以鼓励和赞美的话为主,我们也很感谢这个孩子。

直到上了初中以后,他跟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僵,更不愿意和我们交流,而且经常以“滚回”、“失踪”、“顶撞”的方式去对抗我们。

这让我们很担心,但是也很好奇,孩子为什么会跟我们对着干?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后来通过学习和反思,我才意识到,我对孩子是有多么的严苛,我平时最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许看电视,把电视的声音放小一点。”

为什么我会这样?

因为我总是在要求自己,在要求孩子的时候,我是在考虑自己的感受,我并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孩子的感受,

我总是对孩子提要求,要求孩子按照我的想法来做,也从来不考虑孩子的感受,一直在打击孩子,我自己都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

这样的孩子怎么能健康成长呢?

再说了,现在的社会环境,我们家孩子是很少有机会去参加任何补习班,

孩子也只有周末才会回到家里学习,孩子回家就是去写作业,

因此他的时间就没有自己自由支配,而是被辅导班填满了。

然而我的另一半是一个收入高的人,他是一个成绩中等,但是非常自律的人,

他很少让我操心他的学习,因为他非常理解我的辛苦付出。

从小给他讲清楚,学习是一个苦痛苦的过程,一旦吃尽了学习的苦头,就要代表着要用正确的方式来学习。

而我付出的这些辛苦和努力,孩子明显感受到了。

此时此刻,他如果能和我说说,他的委屈、失落、孤单和压力,我都会体谅他,甚至安慰他。

而在我和孩子一起,到了晚上11点的时候,是他的学习时间最集中的时候。

孩子会在这个时间点把作业写完,我们会陪他一起读书、一起运动,而在这个时间点,我们也会适当地陪伴一下他,不要给他增加作业,而是积极主动地去运动。

甚至是一起制定学习计划,把目标分解成很多小目标,孩子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小目标,就会增加孩子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这样,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会感到痛苦,而是能够找到方法,快速地从一个点上前进。

广告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