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完全没有信心厌学怎么办

2023年3月18日02:57:29孩子完全没有信心厌学怎么办已关闭评论

孩子完全没有信心厌学怎么办?

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感受:面对孩子的厌学,真的是很无助。家长们总会为这个问题困惑,也很无奈。但是,为了孩子的将来,我们必须要清楚:孩子是果,父母是因。

我们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孩子的厌学是如何产生的?

孩子叛逆厌学怎么办?父母如何帮孩子提升学习内驱力?

第一步、家长的认知观念,稳定自己的情绪与能量场,能静下心分析导致孩子叛逆厌学原因;

第二步、家长调整与孩子的沟通技巧,减少唠叨,学会用我信息、GROW沟通、NLP亲子沟通等沟通技巧引导孩子;

第三步、帮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厌学情绪的疏导;提升孩子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等;

第四步、协助孩子处理好师生同学关系;让孩子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五步、引导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目标等,让孩子提升学习责任心与学习效率。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的电子书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大约有90%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都有过厌学的表现,厌学又称为儿童青少年厌学症。

而一般来说,厌学表现为孩子的性格内向、自卑、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

孩子出现厌学,首先会表现为: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讨厌学习,不愿意配合老师的工作。

其次,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对学习充满排斥心理。

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孩子没有学习的动力,没有学习的主动性。

最后,厌学情绪会严重影响孩子学习的成绩。

孩子一旦产生厌学情绪,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还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甚至会使孩子变得自卑、胆小,不敢面对学习活动。

这样的孩子,会走上社会让你觉得可怕,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

如果厌学情绪比较严重的话,有可能会对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从而逃避学习。

那么,对于孩子的厌学情绪,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引导呢?

1

了解孩子厌学的原因

作为父母,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再去了解孩子厌学的原因。

事实上,孩子产生厌学的想法,无非就是学习上出现了困难,受不了学习的挫折,成绩不好,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遭受老师的批评。

所以,当孩子感到害怕和焦虑时,我们要及时察觉到孩子的情绪变化,然后再和孩子沟通,帮助孩子疏导情绪,让孩子回归到正常的学习中去。

2

用“小强装死”,激将法,激发孩子对学习的信心

之前,有一个妈妈带孩子去游乐园玩,孩子不愿意去,不敢进去,妈妈找到一个消防队员,让孩子进去参观,孩子进去之后,消防队员告诉孩子,有一个人过来,他非常害怕,这就是他的心被绑架了,他内心产生了深深的恐惧感,而妈妈却没有出现在,还说:“你会死,爸妈会遗弃你。”

后来,这个孩子真的相信自己是被保护的,自己是不被伤害的,可是还不愿意出门。

这个孩子直到现在,也没去上学,妈妈也没有去接。

因为妈妈一直拒绝和孩子分离,孩子内心已经滋生了恐惧感,没有勇气去面对社会,更没有办法跟人正常交往。

有些家长会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门口,把孩子领回家,带到家里,一个人面对面跟孩子沟通,甚至还会去工作人员,来接孩子放学,这就成了孩子的一个家庭生活习惯,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阴影。

所以,孩子的依恋关系不好,妈妈容易形成孩子的心理问题,这样的妈妈对孩子的伤害会持续终生,会伤害孩子的安全感,会让孩子未来的生活中,充满焦虑,会让孩子产生性格上的缺陷。

妈妈不应该对孩子置之不理,给孩子造成伤害

《学会大声吼孩子》一书中指出:在亲子关系中,吼叫会影响亲子关系。

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方式,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

有个案例,是一位母亲带着女儿在游乐场玩耍,刚在一旁玩耍的女儿突然把一个不太好的椅子扔在了地上,引起了民警们的注意,但是,这个女儿竟然冲上去打了自己的妈妈。

原来,这位母亲之所以会因为女儿将自己扔下来的椅子,就是因为自己的女儿讨厌这个“不礼貌”的小孩子。

由于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的行为出现了问题,当她看到这个时候,她的内心是非常内疚的。

她的女儿在幼儿园里,就喜欢抢别人的玩具,她对女儿的要求很高,一旦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她就会非常生气,忍不住想要对女儿怎么样。

为此,她还特意叮嘱女儿,不要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想一想,如果抢别人的玩具是不是很不礼貌。

因此,她想了很久,都没有想过女儿会不会因为不给别人玩玩具而抢。

但她不知道,不给别人玩玩具反而会让别人误以为他是不喜欢自己,是不受欢迎的那一类,反而会很生气。

2、

关于这个问题,美国儿科医生和育儿专家经过研究发现:父母对于孩子的行为不仅没有看成是一种有意行为,更是一种无意识行为,这种无意识的无意识行为,更像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也就是说,当孩子不愿意因为玩具被抢,被责备时,父母就会感到委屈,所以孩子就想通过扔玩具,引起父母的注意,来博取父母的关心。

这种无意识的行为,父母越是阻止,越是起冲突,这种行为被称为“有意识”行为,因为它的出现频率很低,次数多了就会渐渐失去掉,而父母因为受到外界的指责,可能会对孩子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而阻止孩子的行为,就是剥夺了孩子的“有意识”行为。

广告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