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戒网瘾中心儿女反目(被家长送到戒网瘾)

近日,一条微博的出现,再次将一个特殊的群体团结在一起。

他们哭泣,

他们欢笑,

他们歌颂,

他们奔走呐喊,那个被叫做“杨叔”的恶魔,终于连同他的地狱倒下了!

(微博信息)

网友“未消逝的青春2015”曾经发布了一篇文章《电击下的少女和被毁掉的人生》,里面讲述了他在临沂网戒中心的真实经历,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一次,他终于等来了,一个期盼已久的答案,只是这个答案并不完整,因为罪魁祸首并没有受到真正意义上的处罚。

毕竟早在十年前,2009年7月8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停止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临床应用的通知》,有关部门便勒令杨永信关停电疗机构。

只是,受害者的高兴还没有持续多久,家长们对孩子的焦虑便再一次填满了这里。

1、人间世

2016年9月,黑龙江省发生了一起人伦惨剧:

16岁的少女陈欣然(化名),把她的母亲李晓梅(化名)囚禁在肇东市的家中8天,其中有4天没给母亲吃饭,并且用胶带和布条把母亲捆在椅子上殴打,母亲最终被折磨致死。

母女,本应是人世间最亲密的关系,却为何反目成仇呢?

在这出人伦惨剧的背后,却是因为父母做出的一个决定,在陈欣然后来发表的帖子里写道:

七月份帖子:门在我打开的瞬间发出了巨大的声响。进来了两个健壮的男人……然后我就被架了出去。我被塞进一个鲁A黑车。那两个男人夹着我的腿和手把我摁到了车底,一个年轻女性搜了我的身,把烟、手机、钱都拿走了。而我一个转身,咬住了那个女的脸,其中一个高个的男人快速拽住我的头发用力往下拽。……用他的膝盖用力顶我的肩膀,我顿时疼的没有了力气。另一个男人则迅速启动了车辆,那个女人抱住了我的腿。就这样我离开了我刚上班一天的地方。

八月份帖子:现在用他们(家人)的钱练拳击,武术,过段时间就偷袭他们,让他们不死也残。

父母与子女之间,在无形中由亲人化作仇敌,这份怨恨的背后,隐藏的是比惨剧更深刻地原因。

2、在人间

电疗过后“网瘾”治愈了,可父母和子女之间,却再也回不到从前虽然吵闹,依然彼此信任的局面。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由最亲密的亲人,化作了冷冰冰的抚养生育的职责。

矛盾根源

中央电视台做过一个采访,他们邀请一批把孩子送入“网瘾”治疗中心的家长,一起召开了一任意见访谈会。

在会上,主持人询问了五个问题:

曾经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使用过暴力的,请举一下手;

因为忙自己的事情,而不顾及孩子的,请举一下手;

在生活中不尊重孩子意见,言语中经常刺伤孩子的,请举一下手;

作为父母,不懂得如何与子女沟通的,请举一下手;

在观念中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可以随意支配的,请举一下手。

令人震撼的是,绝大多数父母,都举起了自己的手。

于是,悲剧便这样发生了。

孩子和父母之间,有了各自评定价值的标准,孩子追求独立的人格,想要通过打破常规的束缚,来向父母证明自己的能力、价值。

父母则把自己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寄托于孩子身上,一边忧虑孩子成绩比不上身边亲朋好友的子女,另一方面忧虑孩子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但是,自己却无计可施,孩子依旧特立独行。

这时候,一则广告映入眼帘,或是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好心人”突然跑来介绍有那么一处好地方,父母只需要交上六万,孩子就可以焕然一新!

父母联合医院,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把自己的子女送进去。有旅游的、做生意的、吃饭的……

其实,这样做,只会让孩子和你们之间的信任破裂,亲情上的羁绊也不复存在。

进入治疗机构,首先就是收缴个人物品,隔断与父母的联系,再把子女划入不同的集体,名曰“盟友”,设立干部协助管理。

配合的家长被纳入“家委会”,家长与子女为了感激杨永信,要称呼其为“杨叔”,跪拜礼和锦旗是标配。要想出去,孩子必须学会沉默,因为在孩子被送进来承受电击的那一刻,父母便已经成了对立的敌人,真相自然是无从谈起的,被抓住,保不定又是一番电击治疗了。

爱的教育

?其实,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本来不必那么僵硬,在各自缺乏沟通的情况下,家长没有正确的引导,选择了这所谓的“电疗”。

青春期的孩子,面临着学业、事业、爱情、父母的期望等等各方面的压力,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去证明自己已经长大,可以独立了。

但是,当他们本身的能力无法适应需求时,就会产生自卑、逃避、沉默等等反应,而不知情的家长在一旁忧虑,做出了错误的应对。

?他们真正需要的,只不过是父母一句认同、鼓励,一个关切的眼神,一次温暖地陪伴。

愿天下父母,面对孩子的变化,可以静下心来,真真切切去理解的孩子。那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保持家庭的和睦。

?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21598.html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2日 下午6:42
下一篇 2022年5月12日 下午6:5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