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应戒网瘾(呼吁戒掉网瘾)

 

如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每每看到现在孩子的童年都被手机平板之类的电子产品支配,不少人都在感慨,孩子的娱乐方式未免也太枯燥了。的确,如今孩子的童年生活不如以前丰富,而单一的娱乐方式给孩子带来的往往是网络游戏成瘾的问题。熊孩子偷偷拿父母的手机在游戏方面支付几万到几十万的新闻屡见不鲜,孩子沉迷网络游戏也是不少家长正在苦恼的问题,不仅给孩子生理上带来近视等不良后果,也不利于孩子正常的心理发展。

 

其实要想让孩子逃离网络游戏的魔爪,家长要注意避免使用”阿伦森效应”的积极面,从而激发孩子对网络游戏的强烈兴致。

 

“阿伦森效应”的两面性,有酸又有甜

“阿伦森效应”,也就是奖励的增加会让人逐渐变得积极,反之奖励的减少会让人逐渐变得消极。例如,一个孩子如果每天都不看手机,那么就能得到一包糖,孩子一开始会很听话地不看手机,后来和孩子说只能得到半包糖了,孩子就会很不高兴,但也会勉强接受。最后孩子只能得到一颗糖,孩子就会非常不愉快,从而重新看手机。

“阿伦森效应”的定义也带来了两面性,也就是让人的兴趣日渐浓厚甚至沉迷的积极面,以及让人不断减少兴趣甚至抵触的消极面。

 

但家长往往使用的是”阿伦森效应”的积极面,使得孩子对网络游戏不断痴迷。

“阿伦森效应”是怎么形成的

美国心理学家阿伦森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把实验者分成了四组,让他们分别给同一个人进行赞扬、贬低、先赞后贬、先贬后赞这不同的评价,而这个人对先贬后赞的那一组最有好感。

根据实验表明,人们往往偏爱于欲扬先抑的东西,这也就是”阿伦森效应”的积极面。而网络游戏通常也都利用了这样的积极面,随着关卡级数的提升,虽然越来越难,但是奖励也越来越大,对人的诱惑也越来越吸引,因此自制能力较弱的孩子自然容易沉迷。

 

而在孩子一开始玩游戏的时候,父母会觉得问题不大,一两个关卡尚能节制,殊不知孩子已经跌进了游戏的”奖励陷阱”中。当父母发现孩子停不下来之时再强制不让孩子玩,这样的消极给予无疑是增加了孩子的挫败感,更加凸显了网络游戏奖励的魅力,因此孩子就会更加沉迷。

甚至有些家长会以”玩一局游戏”作为孩子听话的奖励,奖励的增加也无疑是激发了”阿伦森效应”的积极面,一步步让孩子沉迷。

 

因此,孩子对网络游戏的沉迷和家长的操作有一定的关系,而如果孩子已经沉溺其中,家长务必要帮助孩子戒网瘾,消除”阿伦森效应”的消极面。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消除”阿伦森效应”的消极面。

1、尽量减少把游戏作为奖励。

家长一开始把”玩一局游戏”作为孩子的奖励本就不恰当,要知道孩子的自制能力尚未完善,家长们不应该以自己的自制能力标准去衡量孩子的自制力,这一小小的举动,也许就是把孩子往网络游戏的深渊里推,一旦孩子因为网络游戏越来越大的奖励而沉迷,家长再制止已经晚了。奖励的方式有很多种,游戏未必是最正确的选择。

 

2、 适当使用”阿伦森效应”的消极面。

当孩子已经开始沉迷游戏,那么即使家长不把游戏作为奖励手段,孩子也会主动去玩的,而这个时候家长的制止也只会让孩子反感。那么此时”阿伦森效应”奖励递减的消极面就能发挥作用了。

比如家长看到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可以奖励孩子。一开始给孩子10块钱,孩子此时当然会非常乐意并且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家长也不要过于理会。然后每隔几天就减少孩子奖励的费用,从十块变到五块,最后没有任何奖励。孩子自然会慢慢消减兴致,即使还会玩游戏,也不至于到沉迷的地步了。

 

3、 帮助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

在孩子对网络游戏尚未成瘾或消减兴致之时,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从而引导孩子培养真正的兴趣爱好,比如画画、舞蹈、弹琴等,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家长要注意在兴趣培养的初期多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树立自信,也可以利用”阿伦森效应”的积极面发挥孩子对新兴趣的强烈兴致。

 

其实孩子对网络游戏成瘾,一方面是游戏的奖励机制,另一方面是孩子内心的不充实。家长陪伴的缺失、没有真正的爱好等都会让孩子把全身心都倾注在虚无的空间里,通过现实中不存在的成就感来满足自己。但网络游戏成瘾,对孩子的成长当然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家长要重视起来,从”阿伦森效应”分析,帮孩子戒网瘾。尽量减少把游戏作为奖励、适当使用”阿伦森效应”的消极面等都是有效的措施。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摆脱网络游戏的束缚。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27938.html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5日 下午8:40
下一篇 2022年5月15日 下午8:4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