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监管必须逐渐从搭框架向堵缺口的方向来迈进,以此来巩固防沉迷的成果

“网游企业昼伏夜出为未成年人服务”“套用其他游戏版号运营‘同名’游戏”“拿收到授权的网游‘加戏’私加低俗内容”。这些网游“骚操作”你碰到过吗?近日,记者在调查时发现,部分游戏依然无需实名认证,打开即可玩耍,更谈不上时间限制。

众所周知,近几年来为了呵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避免青少年游戏沉迷,政策层面对于网络游戏企业和平台,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从早期的网游实名制,到前不久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对网络游戏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务的时间,采取了严格的“限时令”,逐渐树立起一道坚固的防沉迷屏障。

然而从媒体报道来看,这些呵护未成年人的防沉迷措施,却被不少网络游戏突破了。比如,一些绕过监管审批,偷偷发行运营,不能在应用商店上架,就以二维码扫码下载的方式在网上宣传;还有的游戏,根本没有落实实名制的要求,可以随意注册,自然也不受“限时令”的约束。此外,套用游戏版号,虚构审批信息,拿收到授权的网游私自添加低俗内容等等,各种乱象不一而足。

针对未成年人的防沉迷政策,对成年人并不适用,而这些网络游戏的运营商,之所以绕过监管政策,绕过审批制、实名制、“限时令”等要求,说白了就是想“争取”未成年人游戏玩家,以此来谋取商业利益。

它对青少年造成的负面影响,不仅体现在低俗、上瘾等层面。有些违规的游戏可能存在诱导消费问题,还有的游戏可能如报道所言暗含木马病毒,这对于网络安全也是不小的隐患。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网游监管的收紧,国内大型游戏企业,对网游新规的落实可能更加到位,而这些违规运营的游戏,往往是一些小型游戏公司的“作品”。它们规模更小,玩家基数更少,推广和运营的方式更加隐蔽,没那么容易被发现识别,所以治理起来也更难。

但越是如此,越应该进一步完善现有的防沉迷体系。一方面,要依据现在的过审名单,对那些未经审批就擅自上架运营的游戏,加大排查力度。另一方面,对于发现的违规问题,必须有严格的执法整治措施,该删除下架就删除下架,该重罚就重罚。

其实这些违规的网络游戏,并不是处在一个完全闭塞的环境下推广运营。比如报道就提到一个细节,不少网站集纳“不用实名的网游大全”,那么对于这些线索,是否可以顺藤摸瓜,一锅端掉?

针对未成年人的防沉迷政策,经过长达数年的修改完善,到今天终于形成了初步的体系,媒体报道也提到,游戏审核更加严格,治理整体向好。但这些漏洞和缺口的存在,恰恰说明它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网游监管必须逐渐从搭框架向堵缺口的方向来迈进,以此来巩固防沉迷的成果。

就在前不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再次公开征求意见,涉及到网络游戏监管,意见稿对于青少年模式、游戏时段时长等,作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将网络游戏监管纳入到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之下进行再升级,这将进一步夯实现有的防护成果。

在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的前提下,网络游戏的监管执法将更加有据可依、有的放矢。这里也要提醒那些游戏企业和平台,不管体量和规模的大小,都得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以身作则,为了商业利益而“收割”未成年人,如此顶风作案地逐利,迟早会付出代价。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10721.html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0日 下午11:03
下一篇 2022年4月20日 下午11:0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