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场长跑,小升初、中考、高考、考研都不是终点,学习是终身的,学习的意义在于对自我的改造,那些身处其中时“天大的事”,回看也不过是人生长河中的微波。
当前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资源的不均衡,信息化的发达,都促使焦虑感在家长间快速传播。升学压力像巨大的五指山,不仅压向学生,把家长也笼罩其下。
身边经常有家长因为孩子的一次小考分数的下降而着急上火,或因期中期末的排名下降“大动干戈”,却忽视了平时考试的目的和意义。考试一方面是考察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情况,用于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另一方面是则是查漏补缺,帮助发现学习漏洞。考试成绩理想固然最好,但分数下降也不用过度焦虑,错误的地方及时总结错因并有针对性的多加练习,可以帮学生更牢固的掌握基础,有助于后续成绩的提升。
也有很多家长因为焦虑而过度的干预孩子学习。各科的补习班排满时间表,孩子的家庭作业全程参与,不仅自己身心俱疲,孩子也没有自己消化和吸收的时间,逐渐在轮番的“填鸭投喂”下失去自我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学习的外部约束力大于内部驱动力。然而学习的意义并不只在于知识点,有些知识点也许在我们考完试后一辈子也用不到,会被遗忘,但是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的思维、思考和学习能力才是陪伴我们一生的宝藏。思考和学习能力很大程度上是要靠自己总结和摸索的,需要自己学习和研究的时间,学习是用大脑来思考,而不是只用耳朵听别人说、用眼睛看别人做。
等孩子升入初中高中以后,很多家长强制取消了孩子们的兴趣班,坚持了多年的舞蹈、乐器、绘画、体育项目等都要给考试科目让路。尤其是文化课成绩优秀的特长生,家长总是更趋向于让孩子参加统一高考而非艺考。诸多在这些方面很有潜力的人才都只能被拘在高考科目的框架里,才能得不到更好的发挥,也失去了继续深造的机会。现在我国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正是为了培养多样化人才,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会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选择与可能性,那些不在考试范围内的特长,很可能将来会成为孩子们就职的专业技能。希望家长们能够扭转学习考试内容外的东西就是“不务正业”的想法,发现、肯定、发展孩子的专长,尊重孩子的个性化发现。
为孩子学习而焦虑的家长都是很负责任的,“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家长们希望孩子能通过学习获得更好的学历和工作,不惜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但是“过犹不及”,你的情绪会影响孩子,过于焦虑的氛围也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尤其是考场发挥。
所以请你放宽心,孩子的人生那么长,不是几场考试就定了胜负,把眼光放长,一个身心健康、有学习能力和专长的孩子,足矣立足。
感谢阅读,诚请点赞关注!
原创文章,作者:晴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frf.com/40097.html